-

看亮点、学经验!成华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专管员集体“充电”

2025-09-15

      9月11日下午,成华区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组织辖区青龙街道、保和街道、猛追湾街道、双桥子街道等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、站的50名专管员,先后走进武侯区玉林街道玉林东路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、青羊区苏坡街道清波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,开展第三期素能提升培训参访活动。专管员们一路走、一路看、一路听、一路议,在参访中对标优秀、在交流中启迪思路,为推进成华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提质扩面、提档增效储备新能量。

图片




1

玉林东路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

“345+N”模式,让老旧社区焕发新光彩


    “玉林东路社区虽然是一个典型的老旧小区,但‘老旧’不等于落后。我们通过‘345+N’工作机制,持续为社区注入活力。”在武侯区玉林东路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,讲解员以一条焕然一新的小巷为例,向专管员们生动介绍:“这里原本墙面斑驳、杂物堆积,经过院落微更新和艺术改造,如今已成为居民拍照打卡的‘网红点’。”

图片

      跟随着讲解员的脚步,参访团逐步了解到,该社区辖区面积仅0.45平方公里,却容纳了1.8万常住人口,其中老旧院落达45个。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,玉林东路社区以党建“三融合”(组织融合、资源融合、人才融合)为引领,通过“四维治理”(党委居委统筹、专业规划支撑、居民协商自治、专业企业运维)和“五能驱动”(美学运用、组织动员、专业服务、市场运作、场景营造),构建起独具特色的“345+N”模式,先后荣获“全国首批社会工作示范社区”“四川省十佳优秀志愿服务社区”等多项荣誉。

图片

     讲解员进一步介绍:“我们把居民捐赠的老物件打造成‘玉林传家宝博物馆’,既保留了社区记忆,也拓展了文明实践活动阵地。定期举办的生活市集、音乐会等品牌项目,通过‘市场+公益’的模式,不仅活化了社区资源,还借助爱心义卖、公益表演等方式传递了文明理念。”


    “这些做法不是生硬的理论,而是看得见的民生温度。”青龙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专管员李婷在参访后感慨:“尤其是‘五能驱动’中的‘组织动员’和‘场景营造’,非常值得我们借鉴。我会把这些经验带回去,结合我们社区的特点,让文明实践更贴近居民、更深入人心。”




2

清波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

“一带三圈”体系,让复合型社区实现治理共参与


      随后,参访团来到第二站——青羊区清波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。作为由涉农社区向城市社区转型的复合型社区,清波社区面积约0.72平方公里,服务人口达2.3万余人,辖区内既有商业楼盘,也有安置小区和老旧院落,治理需求多元复杂。


    “面对复合型社区的治理难题,我们靠‘一带三圈’模式找到了突破口!”清波社区讲解员的开场白,瞬间勾起了专管员们的兴趣。“所谓‘一带’,即坚持党建引领,我们构建‘四级党组织动力轴’和‘3+1微网实格治理体系’,实行党员家庭分类积分制,打造凝聚共识的‘核心带’‘三圈’则是便民生活‘服务圈’、共建共治‘互助圈’社区产业‘发展圈’。”

图片

     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,参访团先后参观了“知足食堂”“24小时自助服务区”“童梦馆”“妈妈驿站”等多个便民服务场景。保和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专管员张仪感触颇深:“这‘15分钟生活圈’太实在了!从老人吃饭到孩子托管,再到日常办事,服务实现了全覆盖,真正把便利送到了居民家门口。”

图片

      当了解到社区通过“场地置换服务”“项目反哺微基金”等方式,引入社会力量参与社区产业发展,并将收益反哺居民服务时,双桥子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专管员江弈宇忍不住赞叹道:“清波社区的‘互助圈’和‘发展圈’让治理有了可持续性,特别是‘社企联动’的思路,为我们社区的自我造血机制提供了宝贵借鉴。”


      参访结束时,专管员们还在热烈讨论着两地的亮点做法。大家纷纷表示,将结合成华区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、站的实际情况,把此次参访的好经验、好做法融入日常工作,努力探索出更具成华特色、更富实效的新时代文明实践路径,切实提升群众的获得感、幸福感。



分享